中新网南宁12月1日电(杨陈 朱亦明 梁箫)记者12月1日从广西南宁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,南宁口岸近期迎来入境旅游热潮。截至11月30日,该站共验放外国人出入境旅游团203个,近5300人次,最多一天有6个旅游团同时出入境。
图为民警对入境的旅游团进行出入境边防检查。梁箫 摄
广西广中旅行社资深导游李春升有20多年的带团经验,此次他正带着马来西亚旅游团从南宁入境,计划前往桂林旅游。“2019年以前,我们从广州入境后直接转机去桂林。随着广西方向航线加密、新桂柳高速公路开通,我们现在从南宁入境后稍作停留,逛逛民族村、南宁夜市,再坐大巴去桂林,算下来路途时间接近,体验更丰富,旅客也不用太辛劳。”
针对外国旅游团增多、外籍导游不熟悉办理流程等情况,南宁边检站通过提前发放外国人入境卡,将警力前置,加强通关指引,增开团队旅游通道等方式,提高旅游团通关效率。与此同时,加强对旅行社导游的出入境业务知识普及教育,防范境外组团游客随意脱团。
图为民警指引入境旅游团排队并进行出入境边防检查。梁箫 摄
南宁机场作为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,今年9月下旬已恢复通达泰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柬埔寨、文莱、越南、老挝、印度尼西亚、缅甸等10个东盟国家城市的国际客运定期航线,再次形成南宁至东盟“十国通”定期航线网络布局。
多条涉外航线开通“经邕飞”,也让入境旅游更加便捷。东盟旅客乘机抵达南宁后,再从南宁转乘其他交通方式,前往广西其他城市旅游的人不在少数。山水闻名的桂林,拥有德天跨国瀑布的崇左都颇受游客青睐。泰国旅客普瑞婷(音译)在旅游网站上看到德天瀑布的介绍后非常心动,于是与家人一同报名了跟团旅游。
图为民警对入境的旅游团进行出入境边防检查。梁箫 摄
南宁中国旅行社经理叶柳芬表示,从2019年起,旅行社加强与境外伙伴合作,加大广告投放力度,开发培育“广西养生专线”。这条线路涵盖南宁青秀山、德天跨国瀑布、巴马百魔洞等景点,旅客普遍反映很好。“即使现在已经入冬,但广西的天气秋高气爽,风景宜人,我们已经接待了20多个泰国旅游团。”(完)
中新网南昌12月1日电 (朱莹)1日,记者从江西省水利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江西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建设,截至目前,该省108条(段)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全部开工,预估总投资667亿元,已完成投资396亿元,占总投资额的59%,建成生态廊道755公里。
图为1日,江西省水利厅举办“系统治理”专题新闻发布会。朱莹 摄
江西省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邹崴介绍,江西积极争取将宜黄县宜水、南昌市长堎河列入水利部第一批和第二批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,推动靖安县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,全省确定第一批108条(段)河湖开展幸福河湖建设,基本做到县(市、区)全覆盖。
据介绍,截至目前,江西列入水利部第一批试点的宜黄县宜水幸福河湖建设全面竣工,顺利通过水利部复核评估。列入水利部第二批试点的南昌市长堎河已开工建设,完成投资827万元。靖安县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完成投资14亿元。“河湖安澜、生态健康、环境优美、文明彰显、人水和谐”的幸福河湖美丽画卷正在初步展现。
除了幸福河湖建设外,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。根据2022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,江西省轻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有23050.19平方公里,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.80%。
多年来,江西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。江西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胡伟介绍,根据统计,“十四五”以来,江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828.38平方公里,超额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,实现了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持续双下降。该省水土保持率也从2020年的85.87%提升到2022年的86.2%。
据了解,江西打造了全国5个试点之一的赣州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,崩岗治理“赣南模式”和废弃矿山修复“寻乌经验”,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。同时,搭建科技创新平台,建成了全国省级规模最大、标准最高的水土保持科研创新平台,即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和南丰农村生态水利科研示范基地。“综合治理”培育和发展了该省果树和乡村旅游等一大批特色产业,在重点治理小流域内新建高效种植基地450个,助力3.65万群众实现脱贫致富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