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广州11月30日电 (许青青 吴纪均)据黄埔海关11月30日发布的数据,被誉为东莞和香港深度合作的“超级项目”——“东莞—香港国际空港中心”(下称“空港中心”)经过七个多月的发展,截至目前进出口货值突破10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进一步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水平。
据介绍,空港中心独立航空代码“ZTI”(东莞),在国际航空运输领域作为“始发港”和“目的地港”开展航空业务。同时,该中心是香港国际机场外置的允许不在机场范围内实施安检、打板的场所,相当于香港国际机场货站功能前移至东莞。
空港中心今年4月18日正式运行,截至目前,已累计服务超过300家大湾区外贸企业,进出口货值突破10亿元。涵盖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、超120家航空公司覆盖220个航点的航线可通过空港中心启航。
黄埔海关所属沙田海关表示,空港中心正式运行以来,该关进一步优化空港中心进出口流程,简化企业报关操作,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。东莞港空运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谭学博说,现在该公司出口的货物运输效率相比以前提升了四分之一。
沙田海关还运用东莞市内、关区内跨境电商监管场所资源,允许跨境电商商品在属地办理监管手续转运至空港中心。目前在东莞虎门港综保区内设立了快递类监管作业场所,跨境电商出口商品(9610出口)可直接在场所内清关,办理监管手续后直达空港中心进行安检、打板,再运往香港机场发往全球。(完) 【编辑:曹子健】
中新网郑州11月30日电 (记者 韩章云)协作机器人写毛笔字堪比真人作品,智能AI视频模拟驾驶舱让体验者在室内感受山地飞驰、礼宾机器人主打礼貌与陪伴……11月30日,2023河南省互联网大会在郑州开幕,现场众多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建设应用成果演示,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数字化为千行百业带来的蝶变。
2023河南省互联网大会在郑州举行。韩章云 摄
2023河南省互联网大会由河南省通信管理局、河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主办,围绕“推进数实融合新基建,赋能现代化河南新发展”这一主题,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产业领军者,深入交流探讨加快新基建、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方案举措。
近年来,河南省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融合应用持续深化。官方数据显示,2022年河南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.9万亿元,连续7年稳居全国前列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,5G和千兆光网实现乡镇以上全覆盖,5G基站达到18.7万个,居全国第5位,郑州等9市成为全国千兆城市。
图为工作人员演示智能AI视频模拟驾驶舱。韩章云 摄
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尚进在大会致辞中指出,河南正大力发展智能制造,积极打造“5G+”“人工智能+”等应用场景,全面提升工业数字化水平,引领赋能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力争到2025年,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致辞中强调,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。他提到,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、技术领先的高速宽带网络,5G移动电话用户达7.54亿户,位居全球第一,千兆光网具备覆盖5亿户家庭的能力。工业互联网已广泛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,建设项目8000余个。
当前,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,已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。为全面展示河南5G建设应用成果,此次大会还创新举办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建设应用成果演示,通过可视化、场景化的现场体验让与会嘉宾直观感受5G如何赋能千行百业,让制造变“智造”。
在河南移动成果演示区,“5G+数字样机重载机械臂”“5G+AI质检”“5G+智能煤矿”等项目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。据河南移动工作人员介绍,他们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共同打造的“5G+智慧煤矿”项目,在高瓦斯超千米深井矿建设了5G网络,不仅有了内联外通的5G信号,掘进机、皮带机、高清摄像仪、防爆终端均可接入网络,在高地温、高地压、高瓦斯、水文条件复杂的自然环境下,通过“5G+远程掘进”应用,可以让一线工人远离恶劣工作面,实现了危险作业区域设备远程控制。
图为协作机器人写毛笔字。韩章云 摄
在河南联通成果演示区,会写毛笔字的机器人引来不少嘉宾围观。该设备类似于一只机械臂,工作人员按下启动键,随着“手持”毛笔的机械臂缓缓运动,纸面上出现“追求卓越”四个汉字,堪比真人书法作品。工作人员介绍,除了会写毛笔字,该协作机器人还有很多技能。“这款协作机器人具有集成部署成本低、满足人机协作需求、操作简单、适应柔性生产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、医药、金属加工等行业。”
记者了解到,2023河南省互联网大会期间,还将举办“5G+工业互联网赋能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”“AI大模型助力产业创新应用”两场项目对接活动,通过项目路演、互动交流,更好搭建企业对接融合平台。(完)